佛陀讲方等时为何说二乘圣人心态是“耻小慕大,自悲败种”菩萨凡夫阿罗汉殊胜_网易订阅
2021-01-14 18:11:01 来源: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举报
文:净界法师
乙三、方等时
我们看第二个。佛陀开的第二帖药,对凡夫,方等时。
三、方等时。弹偏斥小,叹大褒圆。譬如食时。耻小慕大,自悲败种。
阿含经,佛陀对于声闻人、对凡夫修无我观、趋向涅槃,那叫一个赞叹有加。佛陀是处处赞美,说你这个是修无比法,非常殊胜。到方等时就不一样了。因为这些凡夫也好,二乘也好,已经把生死业障调伏到一个程度了,涅槃的寂静的功德在心中已经慢慢生起了,所以这个时候,佛陀把大乘的功德跟小乘的涅槃放在一起,就产生对比。对比就产生两个结果:“弹偏斥小,叹大褒圆。”佛陀在方等经是明显地诃责小乘的不足,赞叹大乘功德的殊胜,就好像太阳到了早餐的时间,七点到九点。在这个方等时,二乘人的心态叫做“耻小慕大,自悲败种”。我们看阿含经,阿罗汉对自己的表现,有一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心态。阿罗汉说是**“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;所作皆作,不受后有”**。就是阿罗汉他成就阿罗汉,他一定要讲出这句话出来,说我的生死到此结束了,所以阿罗汉叫无生。他不敢讲无死,因为他还要死一次。他永远没有受生这件事情了,他还有一次死亡,所以他无生。“我生已尽”,我的生命不可能再投胎了,在我的生命里面没有受生这件事情了。我是“所作皆作,不受后有”。在他的认为是说,我所有的法门都修完了。也的确,阿含经的“无我观”这个功课他的确修完了。
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二乘的圣人对自己是充满自信,甚至于目犍连、舍利弗尊者也是。他们认为佛陀跟我也差不多,佛陀你也不过就是一个大阿罗汉而已。他认为佛陀也是一个解脱的功德。所以,到了方等会上,他们可以说是大开眼界,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。
方等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《维摩诘经》。《维摩诘经》是什么样?维摩诘托病弘道。它说是维摩诘居士生病了,躺在床上就忆念:“世尊大慈,宁不垂愍”——佛陀那么慈悲,为什么没有人慰问我呢?佛陀知道以后,就派舍利弗:舍利弗尊者!你带着僧团去慰问维摩诘居士。舍利弗说:我不敢去啊。说你怎么不敢去呢?你是声闻人智慧第一。他说:世尊啊!你不知道,有一天我在树下打坐,长者维摩诘居士走过来说:尊者!你是身体在打坐,还是内心在打坐?我回答不出来。因为阿罗汉认为,身就是心,心就是身,没有什么大乘佛法说的“犹如莲华不着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”,大乘往往就是不思议境。舍利弗尊者继续说:那你老人家说我是身在打坐,还是心在打坐?维摩诘居士说,不起灭定而现威仪,是名静坐。他说,你应该身体在打坐,但是你要同时能够现出各式各样的应化身,这才是真正的打坐啊!当然,这个超越阿罗汉的范围,这是千百亿化身的境界。所以舍利弗尊者觉得:哦,这个人很高啊!所以他不敢去。佛陀说,那目犍连你去。目犍连也不敢去。后来问须菩提、迦叶尊者,没有一个弟子敢去。所以佛陀只好命令文殊菩萨,带所有的大小乘的弟子,说是菩萨八千,阿罗汉五百,浩浩荡荡地去跟维摩诘居士问候。
维摩诘居士当然是不可思议。他知道这些弟子们来,就用神通力把这个房子的东西全部清空,剩下他的床座,他就躺在床上。然后到东方的须弥灯王佛的地方,借了三万两千个床座。每个床座有多高呢?八万四千由旬。借过来,放在他的丈室。来了以后,就请这些仁者升座。当然,这些大菩萨,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一下子就飞上去了,阿罗汉圣者爬不上去。维摩诘居士说,你别爬了,你爬不上去的,这八万四千由旬。你们向须弥灯王佛顶礼,求佛菩萨加被。这样顶礼以后,就开始升座了。升座以后,当然大谈不二法门。大谈不二法门,舍利弗尊者就只有听的份了。听完以后,天女高兴,就散花。天女散花以后落到菩萨的身上,因为菩萨有法空的思想——我空法空,他心无所住,所以自然脱落;但是这个花沾在阿罗汉身上就沾住了,因为阿罗汉是清净。他们到处就这样拨,拨那个花朵。
所以我们看,整个方等时,二乘人是非常被动,也可以说是深受打击。因为在阿含时的时候,他认为他的功德是无比殊胜,即便佛陀也不过如此。当然,这个时候佛陀没有亲自出手,叫维摩诘居士现出大乘的功德。
所以我们从《维摩诘经》看到两件事情,就是你可以看得出什么叫做解脱、什么叫做自在,这两个不一样。解脱是,我今天到一个厕所去,阿罗汉也到了厕所,他可以用一种三昧力,让自己闻不到那些臭味。他从臭味解脱了。如果一个初地菩萨到厕所去,他能够转这个臭味,他能够转烦恼成菩提,他能够把这个臭味经过他的三昧力,让每一个人都闻到香气,这叫自在力。在方等会上,大乘的自在功德跟小乘的解脱功德,一对比的结果,变成八个字,叫做“耻小慕大,自悲败种”。
当然,这样的刺激是很重要的。因为阿罗汉其实他是有足够的能力往前走的,但是他有个问题,他得少为足。他觉得“我什么事都不想学”。你看阿罗汉圣者,看很多的大乘经典的功德,他也在座啊。所以人家问他说:欸,舍利弗尊者,这个大乘佛法,你看了这么多,你有什么想法?他说:你想问我的心情?我对这些功德不生好乐,因为我觉得我够了,我一个涅槃,只要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,我只要不受生死轮回的干扰,就心满意足了。什么大乘的功德,跟我没关系。但是,到了方等会上,阿罗汉的心动摇了,“耻小慕大”。就是,对这种自在功德他生起好乐,但是这个时候他觉得他还是做不到。就像后面说的,这个乞丐被带回了家中,看到长者很多珍宝,心情好乐;但是他想,这个跟我没关系。这个珍宝是长者的,这跟我没关系,我也做不到,我不可能拥有这些珍宝,我就是一个扫厕所的。但是,至少在心态上他已经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空间。这个方等时达到目的了。
来源:净界法师《法华经》讲记01